宝宝长牙顺序通常从下门牙开始,依次为上门牙、侧切牙、第一乳磨牙、犬齿和第二乳磨牙,共20颗乳牙。具体顺序受遗传、营养等因素影响。
1、下门牙:
多数宝宝在6-10个月萌出下中切牙,这是最早出现的乳牙。牙龈可能出现红肿、流口水增多,可提供磨牙胶缓解不适。若12个月仍未出牙需排查钙代谢异常或甲状腺功能问题。
2、上门牙:
8-12个月时上中切牙陆续萌出,形成上下咬合。此时需注意口腔清洁,用纱布蘸温水擦拭牙面。部分宝宝可能出现低热(不超过38℃),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3、侧切牙:
9-16个月期间上下颌侧切牙对称生长,位于中切牙两侧。此阶段应避免含糖夜奶,防止奶瓶龋。牙齿排列异常或超过18个月未萌出需口腔科评估。
4、第一乳磨牙:
13-19个月时第一乳磨牙在口腔后部萌出,具备研磨功能。可引入稍硬食物锻炼咀嚼力,如苹果条。磨牙位置较深,清洁不到位易发龋齿。
5、犬齿与第二磨牙:
16-23个月犬齿萌出,20-33个月第二乳磨牙完成全部乳牙列。此时乳牙间隙属于正常现象,为恒牙预留空间。定期检查咬合关系,预防地包天等错颌畸形。
乳牙萌出期间建议每日用指套牙刷清洁两次,避免睡前饮食。适当补充富含钙磷的辅食如奶酪、豆腐,保证每日400IU维生素D摄入。出牙时间个体差异较大,早产儿可能延迟2-3个月。若3岁后仍未长齐乳牙,或出现牙齿发黑、牙龈脓肿等异常,需及时就诊儿童口腔科。出牙期烦躁可冷敷牙龈,避免使用含利多卡因的止痛凝胶以防中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