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皮肤出血点通常不严重,多数属于轻度表现。病情轻重与出血点大小无直接关联,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内脏受累情况、关节症状程度、肾功能是否异常、是否反复发作以及发病年龄。
1、内脏受累:
单纯皮肤型过敏性紫癜预后良好,但若累及消化道可出现腹痛、呕血,累及肾脏可能引发血尿或蛋白尿。消化道出血需禁食并静脉营养支持,肾损害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2、关节症状:
约75%患者伴关节肿痛,多累及膝踝等大关节。关节症状通常呈游走性,严重时需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但需警惕药物过敏风险。
3、肾功能异常:
20%-50%患儿可能出现肾小球肾炎,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肾病综合征。肾穿刺病理显示IgA沉积是特征性改变,严重病例需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4、反复发作:
约1/3患者会反复出现紫癜皮疹,常见诱因包括链球菌感染、食物过敏或寒冷刺激。复发期间需排查感染灶,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发病年龄:
儿童患者总体预后优于成人,成人更易出现肾脏损害和慢性化倾向。老年患者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进程。
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毛细血管出血。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无动物蛋白的清淡食物,逐步排除牛奶、鸡蛋等常见致敏原。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监测尿液变化。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疫苗接种应推迟至症状完全缓解后3-6个月。病程超过6个月或尿检持续异常者需转诊至肾内科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