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MRI)能清晰显示鼻窦炎病变,是诊断鼻窦炎的可靠影像学手段之一。鼻窦炎在MRI上主要表现为黏膜增厚、窦腔积液或息肉样改变,诊断准确率受病灶性质、扫描参数、对比剂使用等因素影响。
1、黏膜增厚:
急性鼻窦炎在MRI的T2加权像上可见鼻窦黏膜明显水肿增厚,呈高信号;慢性鼻窦炎则表现为黏膜均匀增厚伴纤维化,信号强度较低。MRI能精确测量黏膜厚度,区分单纯性炎症与伴发息肉的情况。
2、窦腔积液:
分泌物潴留时,MRI可显示窦腔内液体信号特征。急性期浆液性渗出呈T2高信号,慢性期黏稠分泌物可能出现信号不均。液体信号变化有助于判断炎症分期,但需与出血性病变鉴别。
3、骨质改变:
MRI对骨质破坏的显示优于CT,能早期发现骨髓水肿。真菌性鼻窦炎可见特征性骨质侵蚀,侵袭性炎症可显示周围软组织受累范围。但评估骨皮质细微改变仍需结合CT检查。
4、并发症评估:
MRI多平面成像优势可清晰显示眼眶、颅底等毗邻结构受累情况。颅内并发症如脑脓肿、硬膜外脓肿在增强MRI上表现为环形强化病灶,是急诊手术的重要指征。
5、术后复查:
鼻内镜术后复查时,MRI可准确区分残留病变与瘢痕组织。增强扫描中,活动性炎症呈明显强化,而纤维化组织无强化。金属植入物患者优先选择MRI评估。
建议鼻窦炎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影像检查方式。急性期可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慢性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头痛、视力改变或高热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警惕颅内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