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不全可能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药物或毒物损伤、严重感染等原因引起。
1、肾前性因素:
循环血容量不足是常见诱因,包括大量失血、严重脱水、烧伤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心功能不全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会造成肾脏灌注不足。过度使用利尿剂或降压药物也可能引发肾前性氮质血症,此时肾脏结构尚未受损,及时纠正原发病可逆转肾功能。
2、肾性因素:
急性肾小管坏死占肾性原因的75%,常见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或肾毒性物质作用。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可导致滤过功能急剧下降。血管性疾病如恶性高血压、肾动脉栓塞会直接破坏肾单位,通常伴随血尿、蛋白尿等实验室指标异常。
3、肾后性因素:
尿路梗阻是典型机械性病因,包括双侧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前列腺增生等。神经源性膀胱或腹膜后纤维化也会引起功能性梗阻。梗阻24小时内解除可完全恢复肾功能,延迟处理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
4、药物损伤: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非甾体抗炎药是常见肾毒性药物。重金属汞、有机溶剂等化学毒物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这类损伤多表现为突发少尿、血肌酐进行性升高,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5、严重感染:
脓毒症休克时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引发肾血管强烈收缩。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特殊感染可造成微血管血栓形成。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也可直接侵袭肾脏,这类患者往往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预防急性肾功能不全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脱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血压血糖,慎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持续少尿、水肿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通过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明确病因。恢复期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高钾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