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造影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脑血管的狭窄、闭塞或畸形情况,核心观察内容包括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建立、血栓位置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检查目标有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
1、血管狭窄:
通过注入造影剂显影血管内径,量化评估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超过50%可能引发血流动力学异常,需结合狭窄部位判断卒中风险。典型表现为造影剂充盈缺损或血管截断征象。
2、血栓定位:
明确急性脑梗死的责任血管及血栓负荷量。大脑中动脉M1段、基底动脉尖部是常见栓塞部位,造影可见血管突然中断或"截断征"。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该检查能为血管内取栓治疗提供精准定位。
3、侧支循环:
评估Willis环等代偿血管的开放状态。良好的软脑膜吻合支或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可降低核心梗死区范围,直接影响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的预后判断。造影剂延迟充盈提示侧支循环代偿不足。
4、血管畸形:
检出隐匿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出血性病变。脑梗患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时,抗栓治疗需权衡出血风险。典型表现为造影剂异常团状聚集或早显的引流静脉。
5、血流动力学:
观察造影剂通过时间判断脑灌注状态。前循环平均通过时间超过6秒提示缺血半暗带存在,后循环延迟超过8秒可能需血管内干预。动态造影可区分核心梗死区与可挽救脑组织。
脑梗造影检查后建议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6-8小时,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配合规律有氧运动。吸烟患者应严格戒烟,存在房颤者需遵医嘱抗凝。出现穿刺处血肿、肢体麻木或头痛加剧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