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术后引起什么并发症

发布于 2025/06/09 15:29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可能引发出血、穿孔、感染、息肉复发、电凝综合征等并发症。多数情况可通过规范操作和术后护理避免,但需警惕迟发性出血和穿孔等风险。

1、出血:

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分为即刻出血和迟发性出血。即刻出血多因术中电凝不彻底或血管处理不当,表现为便血或肛门滴血;迟发性出血常发生于术后3-7天,与焦痂脱落或过早进食粗纤维食物有关。少量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夹或肾上腺素注射控制,大量出血需输血或手术干预。

2、穿孔:

肠壁穿孔发生率约0.1%-0.3%,多见于较大息肉切除或深层电切时。患者突发剧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微小穿孔可尝试内镜下金属夹封闭,严重者需急诊剖腹修补。高龄、肠壁薄弱或操作不当是主要危险因素。

3、感染:

术后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与肠道准备不充分或器械污染有关。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升高、局部红肿化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风险,已发生感染者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脓肿形成时需穿刺引流。

4、息肉复发:

5年内复发率可达30%,与未彻底切除、遗传因素或多发性息肉病相关。复发息肉可能癌变,建议术后1年复查肠镜,后续每3-5年定期随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更密切监测。

5、电凝综合征:

发生率约1%,因电灼导致肠壁全层损伤引发透壁性炎症。术后24-72小时出现发热、腹痛、C反应蛋白升高,CT显示肠壁增厚。多数经禁食、抗生素和补液治疗可缓解,严重者需住院观察。

术后24小时内需严格卧床,避免增加腹压动作;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2周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和排便情况,出现持续腹痛或血便立即就医;术后1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长期随访计划应结合病理结果制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需缩短复查间隔。保持规律作息和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