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扩张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胆道引流、手术矫正、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肝内胆管扩张通常由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狭窄、肿瘤压迫或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是肝内胆管扩张的常见诱因,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头孢曲松可覆盖多数革兰阴性菌,甲硝唑对厌氧菌有效,严重感染可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血象变化。
2、胆道引流: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能快速降低胆道压力,适用于急性胆管炎患者。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创伤更小,可同时进行胆道造影明确病变位置。引流后需每日记录胆汁引流量和性状。
3、手术矫正:
肝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局限性胆管扩张伴肝叶萎缩者,胆管空肠吻合术可重建胆汁引流通道。术前需评估肝功能储备,术后早期需预防胆漏和腹腔感染。
4、营养支持:
胆汁排泄障碍会影响脂肪消化,建议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中链甘油三酯可直接被门静脉吸收,必要时可补充脂溶性维生素。重度营养不良者需肠外营养支持。
5、定期复查:
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管直径变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胆管树结构,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胆管癌变。
肝内胆管扩张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脂饮食诱发胆绞痛。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腹部撞击类运动。烹饪宜采用蒸煮方式,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胆汁稀释,可适量饮用蒲公英茶等利胆饮品。出现皮肤黄染或陶土样大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