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呼吸道反复感染、支气管阻塞、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及吸入性损伤。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机制破坏支气管壁结构,导致不可逆性扩张。
1、反复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炎是主要诱因。感染引发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弹性蛋白酶等物质降解支气管壁弹性纤维和软骨,同时炎症反应导致黏膜水肿、纤毛功能受损,形成感染-损伤恶性循环。儿童期百日咳、麻疹等病毒感染后遗留的支气管损伤尤为常见。
2、支气管阻塞:
肿瘤、异物或淋巴结压迫造成局部气道梗阻,远端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感染。阻塞导致腔内压力增高,使支气管壁在咳嗽等压力变化时逐渐扩张。先天性支气管狭窄、慢性哮喘黏液栓形成也属于此类机制。
3、免疫缺陷: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艾滋病等疾病削弱呼吸道防御能力,使患者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可能通过血管炎损伤支气管微血管,影响管壁营养供应。
4、遗传因素:
囊性纤维化基因突变导致黏液稠度增加,纤毛运动障碍引发反复感染。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患者因纤毛结构异常,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蛋白酶抑制功能下降,支气管壁更易被破坏。
5、吸入损伤:
长期暴露于工业粉尘、化学气体或烟草烟雾,直接损伤气道上皮并诱发慢性炎症。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酸性物质吸入也可腐蚀支气管黏膜,这种机制在卧床老年患者中较为突出。
支气管扩张患者需注重呼吸道护理,每日进行体位引流促进排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保持气道湿润。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以增强免疫力,如鱼类、蛋类及豆制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咳嗽。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寒冷空气刺激。出现痰量骤增、咯血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