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原因会引起视网膜静脉阻塞呢?

发布于 2019/02/18 14:05 复禾健康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血液回流病变,通常是由于视网膜中央静脉的主干或分支的血流郁滞或完全停止所致。临床上主要以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视力骤降为特征。

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单眼发病较为常见,偶尔也见双眼发病。视网膜中央静脉完全阻塞者,预后不佳,常因反复出血,继发青光眼,终导致失明。阻塞不全,或分支阻塞者,通过合理的治疗,视力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一、发病原因

本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

1.血管性病变。如视网膜动脉硬化,在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硬化的动脉压迫,或静脉壁的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受阻。

2.血液成分的改变。如血液中血脂过高,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引起血液粘稠度的改变,血流变慢,容易形成血栓。

3.血液动力学改变。如某种原因大量出血,血压突然降低,心脏代偿失调,致血液流动变慢,或高血压病服用过量降压药使血压降得过低,都容易形成静脉血栓。

4.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使血管内壁增厚,内壁粗糙导致血流迟缓或瘀滞,形成血栓,发生静脉阻塞。

5.眼眶内压力升高。如眶部外伤、水肿、出血及炎症引起急性眶内压力升高,而引起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回流受阻。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阻塞目络;或因阴虚阳亢,肝阳上越,气血逆乱,目窍郁闭;或因肝风挟痰,上扰清窍,痰瘀相结,滞涩目络所致。因目络瘀阻,血不能循其道而行,故溢于脉外,而致视网膜出血。

二、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突然,视力严重下降,甚至指数、光感,或一侧有浓密的黑影遮挡。若分支阻塞者,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视野检查可发现部分缺损。

患者外眼正常,不红不肿,不痛不痒。眼底检查有下列改变:

1.视乳头充血水肿,境界模糊,常为眼底出血斑所遮盖。

2.视网膜静脉高度迂曲扩张,呈紫红色、腊肠样外观,有的隐藏于水肿或出血中,时隐时现,视网膜动脉变窄变细。

3.后极部视网膜上有大量放射状、火焰状及斑点状出血,其间掺杂有白色渗出斑。出血也可流入玻璃体,引起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

4.视网膜水肿,黄斑部有星茫状渗出。

5.后期视网膜及黄斑水肿消退,出血和渗出逐渐吸收,视网膜遗留下不规则的色素沉着,阻塞的静脉有时可再通(多为不完全阻塞),有时静脉管腔闭塞,呈白线状外观(多为完全阻塞),在视乳头或静脉周围常可见新生血管增殖。

6.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发生阻塞,则病变仅限于该血管分布区。临床以颞上支阻塞为常见。因分支阻塞一般发生于动静脉交叉处,而颞上支的动静脉交叉比其它分支为多。在颞侧支发病时,黄斑区常易受累,视力可发生明显减退。

7.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中央静脉总干阻塞时,因视神经乳头大片出血,出现荧光遮蔽现象。分支阻塞时,在受阻静脉支的动静脉交叉处可以看到阻塞点,早期出现迟缓,随后呈现荧光渗漏,阻塞区域内显示毛细血管无荧光灌注区。

三、预防措施

1.中老年人要多吃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不要过食油腻肥甘及辛辣刺激之物,以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中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不要过喜、过悲、过怒、过惊、过恐,以免情绪激动引起视网膜血管及血流的异常变化,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

3.中老年人要定期检查身体,注意血压、血脂、胆固醇、血液成份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宜细查眼底,观察有无视网膜动脉硬化,有无视网膜出血,早期发现问题。

4.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降压、降脂、降糖,以防血管内壁增厚、粗糙而影响血流的速度。

5.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的视网膜出血,不可用收摄止血药,否则会愈阻愈甚,出血愈多。治疗宜祛瘀止血,疏通血管,这是治疗本病的关健。

6.视网膜中央静脉完全阻塞者,约10%~25%的患者在三个月左右继发青光眼。在本病过程中,若反复出血,兼有头目胀痛、恶心呕吐者,应警惕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降压措施。

7.本病出血吸收后,若发现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应采用激光凝固治疗,以防止今后反复出血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