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的诊断及治疗建议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6/09 20:23
发布于 2025/06/09 20:23
肠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治疗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控制和重症医疗干预。主要方法有粪便检测、血液检查、补液治疗、抗生素使用和肠道休息。
通过粪便常规和培养明确病原体类型,细菌性肠炎可检出沙门氏菌或志贺氏菌,病毒性肠炎常见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隐血试验阳性提示肠道黏膜损伤,寄生虫感染需通过显微镜检出虫卵。该检查是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肠炎的首要依据。
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考虑寄生虫或过敏因素。电解质检测可发现钠钾紊乱,C反应蛋白升高反映炎症活动度。严重脱水时血肌酐升高,需警惕急性肾损伤风险。
轻中度脱水推荐口服补液盐,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分次补充。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儿童按20毫升/公斤快速扩容。补液同时需监测尿量和皮肤弹性,糖尿病患需控制葡萄糖输注速度。
细菌性肠炎可选用诺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艰难梭菌感染需用万古霉素。抗生素使用前需明确病原体,病毒性肠炎禁用抗生素。疗程通常5-7天,合并败血症需延长至10-14天,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
急性期禁食12-24小时减轻肠道负担,恢复期从米汤、藕粉等低渣饮食开始。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少量多餐控制进食量。严重病例需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至低脂低蛋白饮食。
肠炎恢复期建议每日分6-8次进食软烂食物,如山药粥、蒸苹果等富含果胶的食材可保护肠黏膜。适当补充锌元素促进肠道修复,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症状缓解后2周内保持低纤维饮食,逐步增加瘦肉、鸡蛋等蛋白质摄入。每日监测体温和排便情况,出现持续发热或血便需及时复诊。康复阶段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肠道蠕动。
上一篇 : 得了新生儿便秘会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 : 宫腔镜手术第二天上班可以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