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需做哪些检查

发布于 2025/06/09 20:3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确诊需完成骨髓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检测、凝血功能检查和免疫分型五项核心检查。

1、骨髓穿刺:

骨髓涂片检查是诊断金标准,通过髂骨或胸骨穿刺获取骨髓液,观察早幼粒细胞比例是否超过30%。典型病例可见胞浆内充满粗大颗粒的异常早幼粒细胞,部分细胞可见奥氏小体。该检查同时能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及残余正常造血情况。

2、染色体核型分析:

约95%患者存在t(15;17)(q24;q21)特异性染色体易位,该异常导致PML-RARA融合基因形成。实验室需采用短期培养法进行G显带分析,必要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提高检出率。该结果为靶向治疗选择的关键依据。

3、融合基因检测:

实时定量PCR技术可精准检测PML-RARA转录本,灵敏度达10^-4~10^-5。初诊时需明确融合基因亚型(bcr1/bcr2/bcr3),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以评估分子学缓解深度,该指标与复发风险显著相关。

4、凝血功能检查:

APL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需动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导致的出血是该病早期主要死因,确诊后需立即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

5、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CD13、CD33强阳性,常伴CD117表达,而HLA-DR和CD34多为阴性。这种独特的免疫表型有助于与其他急性髓系白血病亚型鉴别,对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具有补充价值。

确诊后需完善血常规、生化全套等基础检查评估器官功能,治疗期间每周监测血象变化。诱导治疗阶段建议每日监测凝血功能直至稳定,巩固治疗期每3个月复查融合基因。康复期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高铁、高蛋白食物促进造血恢复,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出血,定期随访监测远期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