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部分轻症患者可自愈,但多数需医疗干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免疫调节、并发症管理和氧疗。病毒性肺炎通常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1、抗病毒治疗:
针对特定病原体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流感病毒肺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效。早期使用(发病48小时内)可缩短病程,重症患者需静脉给药。需注意抗病毒药物存在头痛、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2、对症支持:
退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咳嗽剧烈者可短期使用右美沙芬。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拍背。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需鼻导管吸氧,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无创通气支持。
3、免疫调节:
重症患者可考虑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营养不良者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及锌制剂。糖皮质激素仅限用于cytokinestorm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和感染征象。
4、并发症防治:
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曲松。心肌损伤患者需限制活动并监测心肌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5、氧疗管理:
经鼻高流量氧疗适用于中度缺氧患者,氧流量设置根据血氧调整。家庭氧疗患者需配备血氧仪监测,避免氧中毒。肺纤维化后遗症患者需长期家庭氧疗。
恢复期每日保证30克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促进肺泡修复。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和步行锻炼,初始以不引起气促为度。保持室内湿度50%-60%,定期开窗通风。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预防再次感染。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咯血、意识改变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