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能由严重肺部感染、创伤性损伤、误吸性肺炎、脓毒症休克、胰腺炎等原因引起。该病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为特征,需紧急医疗干预。
1、肺部感染:
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是ARDS常见诱因,病原体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导致炎症介质释放。重症肺炎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咳脓痰等症状,需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明确病原体,治疗需联合抗生素与呼吸支持。
2、创伤因素:
严重胸部外伤、多发性骨折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脂肪栓塞或肺挫伤会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临床表现为创伤后24-72小时内突发呼吸困难。此类患者需在ICU进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处理原发创伤。
3、误吸事件:
胃内容物误吸导致化学性肺炎,胃酸破坏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常见于麻醉、醉酒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突发呛咳后呼吸困难。治疗需立即清理气道,严重者需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
4、脓毒血症:
全身感染引发的炎症风暴可远程损伤肺组织,内毒素激活中性粒细胞在肺毛细血管内聚集。患者除呼吸急促外,常伴寒战、低血压等感染性休克表现,需早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控制感染源。
5、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酶入血,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和微血栓形成。这类ARDS患者常有上腹痛向背部放射的特征,血清脂肪酶显著升高。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同时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清除炎性介质。
预防ARDS需重视原发病控制,高危人群应避免吸烟及呼吸道刺激物。恢复期患者可进行渐进式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配合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饮食(如深色蔬菜、坚果)。定期随访肺功能检查,重症康复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不诱发气促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