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胃出血的生存时间差异较大,通常与出血原因、治疗时机及基础疾病有关。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止血、内镜下治疗、血管介入治疗、输血支持及病因治疗。
1、药物控制: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能快速抑制胃酸分泌,促进出血点愈合。严重出血需静脉给药,轻症可口服治疗。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可作为辅助用药,但疗效弱于质子泵抑制剂。止血药物如血凝酶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者。
2、内镜治疗:
急诊胃镜既能明确出血部位,又能进行钛夹止血、电凝止血等针对性处理。对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效果显著。术后需禁食24-48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3、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栓塞适用于内镜治疗失败或动脉性出血病例。通过导管定位出血血管后注入明胶海绵等栓塞材料,止血成功率可达85%以上。需监测肝肾功能,警惕造影剂肾病等并发症。
4、输血支持:
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休克症状时需紧急输血。老年患者输血速度宜慢,注意监测心肺功能。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血小板减少者需输注血小板制剂。
5、病因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出血需立即停药,幽门螺杆菌阳性者行根除治疗。肝硬化患者需降低门静脉压力,肿瘤性出血应考虑姑息性手术或靶向治疗。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评估出血与血栓风险。
胃出血老年人应选择米汤、藕粉等温凉流质饮食,出血停止2周内避免粗糙、辛辣食物。恢复期可进食鱼肉、蒸蛋等高蛋白食物促进组织修复。日常需监测血压、心率,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建议备好急救联系方式,突发呕血或黑便加重时立即平卧并送医。稳定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定期复查胃镜,尤其是有溃疡或食管静脉曲张病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