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瘤可能引起头晕头痛,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类症状。颅骨骨瘤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局部肿块、压迫症状、神经功能障碍、外观改变、继发感染。
1、局部肿块:
颅骨骨瘤最典型的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骨性隆起,质地坚硬且固定于颅骨表面。肿块多发生于额骨和顶骨,触诊时可感知与颅骨紧密相连的半球形或结节状突起。部分患者因肿块持续增大导致头皮张力增高,可能产生牵拉性钝痛。
2、压迫症状:
当骨瘤向颅内生长压迫硬脑膜或脑组织时,可能引发持续性头痛。若压迫静脉窦或脑脊液循环通路,可能造成颅内压增高,表现为晨起加重的前额或枕部胀痛,伴随恶心呕吐。特定部位的压迫还可引起视物模糊、耳鸣等局灶症状。
3、神经功能障碍:
生长在颅底或颅缝处的骨瘤可能压迫邻近神经。前颅窝骨瘤易压迫嗅神经导致嗅觉减退,中颅窝病变可能影响三叉神经引发面部麻木。少数情况下,运动区骨瘤压迫可造成对侧肢体肌力下降。
4、外观改变:
额窦或筛窦部位的骨瘤常导致前额部不对称膨隆,可能伴随鼻根部增宽。生长在眶周的骨瘤可能造成眼球突出或移位,严重者可影响眼睑闭合功能。这些结构改变可能进一步引发视觉疲劳性头痛。
5、继发感染:
表面皮肤破损的骨瘤可能继发骨髓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伴全身发热。感染扩散至颅内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出现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长期慢性感染还可导致病理性骨折。
建议颅骨骨瘤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头部外伤或局部压迫。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配合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篮球、拳击等可能造成头部撞击的运动。出现持续头痛、视力变化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骨瘤直径超过3厘米或生长迅速者需考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