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区别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6/11 10:45

孤独症与自闭症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代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区别仅在于中文语境下的用词习惯差异。孤独症是医学规范术语,自闭症为民间俗称,两者在核心症状、诊断标准及干预方法上完全一致。

1、术语来源:

孤独症为《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官方命名,强调社会交往障碍的核心特征;自闭症一词源于早期翻译差异,现多用于非专业场景。两者均指向以社交沟通缺陷、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

2、诊断标准:

无论使用何种称谓,诊断均需符合DSM-5中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三项核心标准:持续性社交互动缺陷、非语言交流障碍,以及受限重复的行为模式。症状需在儿童早期出现,并显著影响社会功能。临床评估工具如ADOS-2量表适用于两种表述下的诊断。

3、干预方法:

循证干预措施如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TEACCH)和社交技能训练对两类表述患者均适用。早期干预需整合言语治疗、作业治疗及感觉统合训练,药物仅用于共患症状管理,如利培酮可改善攻击行为,阿立哌唑有助于缓解易激惹状态。

4、公众认知差异:

孤独症更强调医学属性,常见于学术文献和官方政策;自闭症因传播广泛易被误解为单纯性格孤僻。部分家长误认为"自闭"可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实际上该疾病需终身多维支持,包括教育适应、职业培训及家庭行为管理。

5、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证实两种表述对应群体存在相似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如镜像神经元系统异常、突触修剪障碍等。基因检测发现CHD8、SHANK3等致病基因突变率在两类表述患者中无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术语统一性。

建议家长关注儿童18-24个月社交里程碑,如眼神接触、联合注意和分享行为缺失应及时发育评估。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图片交换系统(PECS)加强沟通,规律作息减少焦虑,避免强迫改变刻板行为。营养方面注意补充Omega-3和维生素D,但需警惕无证据支持的排毒疗法。成人患者可参与支持性就业项目,利用视觉提示工具提升独立生活能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