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胃出血可通过停止饮酒、口服胃黏膜保护剂、静脉补液治疗、内镜下止血、外科手术等方式缓解。酒后胃出血通常由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胃酸分泌过多、原有胃部疾病加重等原因引起。
1、停止饮酒:
立即戒断酒精摄入是首要措施。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持续饮酒将加重出血。同时需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减少胃部机械摩擦。
2、胃黏膜保护剂:
硫糖铝混悬液、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能在出血创面形成保护膜。胶体果胶铋可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某些抗生素同服。
3、静脉补液治疗:
中重度出血常伴随血容量不足,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考虑输血,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补液治疗能维持循环稳定,为后续诊疗创造条件。
4、内镜下止血:
对于活动性出血点,胃镜下可采用钛夹封闭、氩离子凝固术等止血方式。内镜治疗能明确出血部位,同时进行Forrest分级评估再出血风险。该操作需禁食6小时后进行。
5、外科手术:
当出血量超过1500ml或内镜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适应证包括溃疡穿孔、Dieulafoy病变等特殊情况。术后需持续胃肠减压,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
胃出血恢复期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采用头高脚低位防止误吸。饮食从禁食逐步过渡到清流质、半流质,2周内避免粗纤维食物。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促进黏膜修复。戒酒期间可能出现震颤、出汗等戒断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酒精戒断管理。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规范根除治疗。长期饮酒者建议进行肝功能筛查和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