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头晕可通过调整体位、补充水分、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常见原因包括前庭功能障碍、低血糖、贫血、耳石症、偏头痛等。
1、调整体位:
立即平卧或半卧位避免跌倒,头部保持固定减少晃动。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可通过Epley复位法改变头位帮助耳石归位。避免突然起立或快速转头,起床时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醒后躺半分钟、坐起半分钟、双腿下垂半分钟)。
2、补充水分:
脱水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引发头晕,分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低血糖时可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避免空腹状态下剧烈活动,建议随身携带便携零食。
3、药物治疗:
前庭抑制剂如地芬尼多可缓解眩晕症状,H1受体拮抗剂茶苯海明适用于晕动症。恶心呕吐严重时可用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偏头痛相关眩晕可使用曲普坦类药物。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中医调理:
内关穴按压能快速缓解恶心,风池穴按摩可改善头晕。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型眩晕有效,肝阳上亢者可服用天麻钩藤颗粒。艾灸百会穴、足三里有助于提升阳气,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
5、病因治疗:
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耳石症需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应控制血压血脂,偏头痛患者需避免诱发因素。持续48小时以上的眩晕伴听力下降需排除梅尼埃病。
建议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规律进食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菠菜等食物。眩晕发作期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康复期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如眼球追踪练习。记录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复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长期反复发作或伴随剧烈头痛、视物重影、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