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骨折后需注意固定保护、疼痛管理、功能锻炼和定期复查四个关键事项。正确处理可促进骨骼愈合,避免并发症。
1、固定保护:
骨折初期需严格保持石膏或支具固定,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活动。睡觉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洗澡时用防水套保护固定装置。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防止抓挠固定部位。
2、疼痛管理:
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等消炎镇痛药物,冰敷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肿胀疼痛。出现持续剧痛或麻木需立即就医,可能提示固定过紧或神经血管损伤。
3、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肩肘腕关节被动活动,如钟摆运动、握力球训练。康复中期加入抗阻练习,使用弹力带进行屈伸训练。切忌过早负重,避免二次骨折。
4、定期复查: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拍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儿童患者每2周复查一次监测生长板恢复。发现固定物松动或异常骨擦感应及时处理。
饮食需保证每日1000mg钙质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豆制品,配合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康复期可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篮球、羽毛球等需要手臂发力的项目。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干燥,观察指甲颜色和温度变化,出现紫绀或持续冰凉需警惕血液循环障碍。夜间使用护具可防止睡眠中无意识活动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