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切忌4个“过度”,反而导致血糖异常波动,影响健康

发布于 2025/06/09 09:47

糖尿病管理不是走钢丝!那些看似"完美控糖"的做法,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身体。血糖仪上的数字不是考试分数,过分追求达标反而会适得其反。今天要说的这4个控糖误区,连很多老糖友都中招了。

一、过度节食:饿出来的低血糖更危险

1、碳水摄入不足

每天主食少于150克时,身体会分解肌肉供能。短期可能出现心慌手抖,长期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

2、油脂极端限制

完全不吃油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皮肤干燥、视力模糊等问题接踵而来。每天应保证20-30克优质油脂。

3、蛋白质过量替代

用大量肉类代替主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肾功能正常的糖友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1.2克。

二、过度运动:当心血糖"过山车"

1、空腹晨练风险

早晨皮质醇水平高,容易诱发黎明现象。建议早餐后1小时再运动,随身携带糖果应急。

2、运动强度超标

运动时心率超过(220-年龄)×70%就是过量。出现视物模糊、冷汗等症状要立即停止。

3、忽视运动后监测

高强度运动后可能出现延迟性低血糖,睡前血糖低于5.6mmol/L需适当加餐。

三、过度用药:血糖不是越低越好

1、自行调整药量

根据一次偏高血糖就加药,可能导致后续严重低血糖。用药方案调整需要至少3-7天的血糖数据支持。

2、迷信偏方

某些"植物胰岛素"可能添加违禁成分,造成肝肾损伤。降糖药与保健品混用要谨慎。

3、忽视个体差异

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7-8mmol/L比反复低血糖更安全。

四、过度焦虑:情绪也会影响血糖

1、频繁测血糖

每天扎手指超过7次可能引发焦虑,动态血糖监测更适合这类人群。

2、数字强迫症

追求每条血糖曲线都完美,反而刺激应激激素分泌。允许10%以内的波动才是正常状态。

3、社交回避

因担心饮食失控拒绝聚会,孤独感会升高压力激素水平。学会在外就餐的搭配技巧更重要。

控糖的真谛是找到平衡点。就像调节老式收音机的旋钮,稍微转过头就会刺啦作响。记住这些原则:主食每餐拳头大小、运动后微汗最理想、用药遵医嘱调整、血糖允许小幅波动。与其追求完美的血糖值,不如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从今天开始,和血糖和解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