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出现肉块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癌等因素有关。这些情况通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下腹坠痛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或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1、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的良性病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常见症状为月经间期出血、经量增多,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确诊需依靠宫腔镜检查,治疗可选择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药物如黄体酮胶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能有助于预防复发。
2、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是女性最常见的盆腔肿瘤。根据生长位置可分为黏膜下、肌壁间和浆膜下肌瘤,可能导致月经过多、压迫膀胱或直肠。治疗需根据症状和年龄选择,药物如米非司酮片、桂枝茯苓胶囊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3、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子宫内膜异常增厚,主要与无排卵性月经周期或长期雌激素刺激相关。典型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长期不治疗可能进展为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诊断依赖诊刮病理,药物治疗常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地屈孕酮片,顽固性病例可能需子宫内膜切除术。
4、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变,多发生于育龄女性。特征性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量增多和子宫均匀性增大。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回声不均,治疗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或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缩小病灶,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5、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主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或围绝经期月经紊乱,晚期可能出现恶病质表现。诊断需行分段诊刮病理检查,早期以手术为主,晚期需结合放疗和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注射液、卡铂注射液等。
发现子宫内肉块应及时就医明确性质,日常需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情况,避免滥用雌激素类保健品。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饮食上建议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全谷物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加重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