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有接种乙肝疫苗、避免血液暴露、使用安全注射器具、安全性行为、母婴阻断等。
1、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避免感染乙肝病毒。目前乙肝疫苗已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第一针,后续按程序完成三针接种。成年人如未接种过疫苗或抗体水平不足,也可前往医疗机构补种。
2、避免血液暴露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时,要确保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纹身、穿耳洞等有创美容项目需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严格消毒。
3、使用安全注射器具
医疗操作中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杜绝重复使用。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是乙肝传播的高危行为,应坚决避免。医务人员在进行注射、采血等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
4、安全性行为
乙肝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有多性伴或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乙肝筛查。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性伴侣建议接种疫苗并获得保护性抗体。
5、母婴阻断
乙肝病毒阳性孕妇可能将病毒传给新生儿。通过产前筛查、孕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联合免疫等措施,可使母婴传播概率大幅降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除上述措施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很重要。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体液可减少感染机会。高危职业人员如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测乙肝抗体水平。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家庭成员中有乙肝患者时,其他未感染者应及时接种疫苗。出现疑似乙肝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应尽早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