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方法

发布于 2025/06/13 20:54

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需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重点在于术前药物控制血压、术中循环监测及个体化麻醉方案选择。主要措施包括术前使用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容量管理,术中采用有创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麻醉药物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备用、术后ICU监护等。

1、术前药物控制

术前7-14天需使用酚苄明等α受体阻滞剂控制儿茶酚胺分泌引起的血管收缩,目标血压控制在正常高值范围。若出现心动过速可联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但须注意绝对禁止在α阻滞前单独使用β阻滞剂以避免高血压危象。同时需通过高钠饮食或静脉补液纠正长期血管收缩导致的容量不足状态。

2、术中循环监测

必须建立有创动脉压实时监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条件允许时可进行肺动脉楔压监测。术中可能出现肿瘤操作相关的血压剧烈波动,需提前备好硝普钠、艾司洛尔等速效降压药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升压药物。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流动力学参数,维持收缩压在基础值20%波动范围内。

3、麻醉方案选择

推荐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诱导期可用依托咪酯避免血压骤升,维持期联合七氟烷与瑞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可辅助减少全麻药用量但需警惕交感阻滞导致的低血压。禁用氯胺酮等交感兴奋性药物,肌松药宜选择不引起组胺释放的罗库溴铵。

4、肿瘤切除期管理

结扎肿瘤静脉前需通知麻醉医师准备降压药物,结扎后立即减浅麻醉并准备升压药物。此阶段血压可能从200mmHg以上骤降至60mmHg以下,需通过调整血管活性药物输注速度和扩容维持循环稳定。切除后持续监测血糖以应对反跳性低血糖。

5、术后监护要点

术后24-72小时需在ICU进行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警惕残留儿茶酚胺或反跳性低血压。约15%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高血压需继续降压治疗。同时监测心电图变化,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儿茶酚胺性心肌病相关心律失常。

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术期应保持每日2000ml以上液体摄入,术后逐步恢复饮食时注意补充高钾食物如香蕉、菠菜等以纠正可能的低钾血症。建议术后1个月复查24小时尿儿茶酚胺代谢物,每年定期随访血压及心脏功能。麻醉处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调控以及术后严密监护的全周期管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