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主要垂直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血液或体液、胎盘传播、母乳喂养传播、宫内感染等。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这些途径从感染母亲传播给新生儿。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最常见的垂直传播方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间,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这种传播方式在妊娠后期更为常见,尤其是母亲体内病毒载量较高时。母婴传播的风险与母亲体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呈正相关。
2、分娩过程传播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可能接触母体的血液或体液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这是垂直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自然分娩时,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接触母体血液、阴道分泌物等含有病毒的体液。剖宫产虽然可以降低传播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
3、胎盘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从母体传播给胎儿。这种传播方式在妊娠期间发生,特别是在胎盘功能异常或胎盘屏障受损时更容易发生。胎盘传播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感染,严重时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
4、母乳喂养传播
虽然母乳中可能含有乙型肝炎病毒,但母乳喂养传播的风险相对较低。目前研究显示,在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后,母乳喂养的传播风险极低。但对于病毒载量极高的母亲,仍需谨慎评估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5、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或出生后即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宫内感染的发生与母亲体内病毒载量、妊娠期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预防乙型肝炎垂直传播的关键措施包括对孕妇进行乙型肝炎筛查,对阳性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同时建议感染母亲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注意伤口处理,并定期监测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规范的医疗干预可有效降低垂直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