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通常不建议完全在家自我治疗,急性期需及时就医。轻度症状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热敷缓解、调整作息、保持卫生、饮食调节等方式辅助改善,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子宫内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患者可能出现下腹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等症状。轻度症状者经医生评估后,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甲硝唑、多西环素等,同时配合居家护理。热敷下腹部有助于缓解痉挛性疼痛,建议使用40℃左右温水袋,每次15-20分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棉质内裤,避免盆浴和性生活。
严重子宫内膜炎可能引发盆腔炎、输卵管粘连等并发症。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脓性分泌物或出血量增多,提示感染加重,须立即住院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部分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需宫腔灌注治疗或宫腔镜手术清除病灶。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孕、宫腔粘连等远期后果。
患者日常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饮食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经期勤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内置式卫生棉条。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超声,观察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急性症状缓解后,可配合中医调理如艾灸关元穴,但所有治疗均需在专业医师监督下进行,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