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发烧不一定是肺炎,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过敏性咳嗽、胃肠型感冒、肺炎等引起。肺炎通常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急促、肺部湿啰音等症状,需结合胸片等检查确诊。
1、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鼻咽部可引起咳嗽、低热,多伴有流涕、咽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水分,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咳嗽明显时可使用小儿止咳糖浆。
2、支气管炎
炎症累及支气管时咳嗽较深,可能有中等程度发热,听诊可闻及哮鸣音。需避免冷空气刺激,雾化吸入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可缓解气道炎症,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3、过敏性咳嗽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出现阵发性干咳,通常无发热或仅低热。建议家长记录发作诱因,远离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抗过敏治疗。
4、胃肠型感冒
肠道病毒感染除咳嗽发热外,常伴呕吐腹泻。应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呕吐严重时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
5、肺炎
当出现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胸骨凹陷等表现时需警惕肺炎。肺炎链球菌感染常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支原体肺炎首选罗红霉素颗粒,重症需住院进行氧疗和静脉用药。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及尿量变化。发热期间每4小时监测体温,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咳嗽时保持半卧位,拍背帮助排痰。饮食宜清淡,适当增加梨汁、百合等润肺食材。若咳嗽超过1周无缓解,或出现喘息、口唇发绀等情况须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尤其是含有可待因成分的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