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恢复期可能出现皮肤脱屑、舌苔变化、淋巴结缩小等明显症状。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恢复期症状主要与疾病转归过程相关。
1、皮肤脱屑
恢复期特征性表现为全身皮肤出现糠秕样脱屑,尤以手掌、足底部位最为显著。脱屑程度与前期皮疹严重程度相关,通常从发病后第2周开始持续数周。该现象源于猩红热毒素导致的表皮细胞坏死脱落过程,脱屑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继发感染。
2、舌苔变化
草莓舌或杨梅舌逐渐消退,舌乳头水肿减轻,舌面由鲜红色转为正常粉红色。部分患者可见舌苔片状剥脱,这是黏膜上皮细胞修复的表现。恢复期口腔护理需持续进行,建议使用温盐水漱口促进黏膜修复。
3、淋巴结缩小
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逐渐消退,触痛感消失,质地由硬变软。淋巴结体积恢复通常晚于体温正常化,完全消退可能需要数周时间。若淋巴结持续肿大需警惕化脓性并发症可能。
4、体温波动
部分患儿恢复期可能出现37.5℃以下的低热,多与免疫反应或组织修复有关。这种体温波动通常呈间歇性,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如出现反复高热需考虑合并中耳炎、肺炎等细菌性并发症。
5、乏力疲倦
毒素清除后机体仍可能表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与感染后消耗及免疫重建有关。症状轻重存在个体差异,儿童患者恢复期应保证充足睡眠,逐步增加活动量。
猩红热恢复期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皮肤状态,保持居室通风与适度湿度。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恢复后2-3周应进行尿常规复查排除肾小球肾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患者使用过的餐具玩具需定期消毒,家庭成员出现咽痛发热应及时就医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