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可通过白带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培养、阴道pH值检测、胺试验、阴道镜检查等方式确诊。阴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滴虫感染、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白带常规检查
白带常规检查是诊断阴道炎的基础项目,通过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上皮细胞、线索细胞等成分。细菌性阴道病可见线索细胞,念珠菌性阴道炎可发现假菌丝,滴虫性阴道炎能检出活动的阴道毛滴虫。该检查无创快捷,适合作为初筛手段。
2、阴道分泌物培养
当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原体时,需采集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培养。细菌培养可鉴定加德纳菌等厌氧菌,真菌培养能确定念珠菌种类,滴虫培养可提高检出率。培养结果能指导精准用药,但需等待较长时间。
3、阴道pH值检测
正常阴道pH值为3.8-4.5,细菌性阴道病时pH常超过4.5,滴虫性阴道炎pH可达5-6。使用pH试纸检测阴道分泌物酸碱度,操作简便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胺试验
在分泌物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细菌性阴道病会产生鱼腥味,称为胺试验阳性。该试验对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特异性较高,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
5、阴道镜检查
通过光学放大观察阴道及宫颈黏膜变化,可发现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白色伪膜、滴虫性阴道炎的草莓样宫颈等特征性表现。适用于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的患者,能辅助判断是否合并宫颈病变。
确诊阴道炎后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每日更换纯棉内裤并用开水烫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细菌性阴道炎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栓,念珠菌性阴道炎可用克霉唑阴道片,滴虫性阴道炎需伴侣同治。症状持续或复发时应复查阴道微生态评估,必要时进行药敏试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