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肠炎引起的腹泻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益生菌、锌制剂、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病毒性肠炎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水样便、发热、呕吐等症状。
1、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能预防和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病毒性肠炎患儿因频繁腹泻易出现轻度或中度脱水,推荐使用低渗型口服补液盐。补液时应少量多次喂服,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引发呕吐。若出现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重度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2、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通过吸附病原体及毒素保护肠黏膜,减少腹泻次数。该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适用于婴幼儿。使用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两小时,避免影响药效。若大便带血或持续高烧,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需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联用抗生素。
3、益生菌
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缩短腹泻病程。选择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临床验证有效的菌株。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需间隔两小时以上。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母乳中的益生菌和抗体有助于病情恢复。
4、锌制剂
补锌能促进肠黏膜修复,降低腹泻复发概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6个月以上患儿每日补充20毫克锌,持续10-14天。葡萄糖酸锌或硫酸锌均可选用,但需注意过量补锌可能引起恶心等不良反应。
5、饮食调整
急性期可短暂禁食4-6小时,后逐步恢复清淡饮食。优先选择米汤、面条、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母乳喂养儿无需停奶,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症状缓解后两周内仍应避免生冷食物。
病毒性肠炎患儿护理需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所有餐具需煮沸消毒,家庭成员严格洗手。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呕吐情况,若出现嗜睡、抽搐、血便等危险信号应立即急诊。病程通常持续3-7天,期间应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蛋白质,促进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