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穿刺抽气怎么样 气胸穿刺抽气具体步骤介绍

发布于 2025/06/15 20:39

气胸穿刺抽气是治疗气胸的常见方法,适用于肺组织压缩明显或症状严重的患者。气胸穿刺抽气的具体步骤主要有消毒麻醉、定位穿刺、连接装置、抽吸气体、观察处理等。

1、消毒麻醉

操作前需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通常选择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四至第五肋间。消毒范围直径应超过15厘米,采用碘伏或酒精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三遍。局部麻醉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沿穿刺点逐层浸润至胸膜层,确保麻醉充分减轻疼痛。

2、定位穿刺

使用专用穿刺针或静脉留置针,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以避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穿刺过程需保持负压状态,当针尖突破壁层胸膜时可感受到落空感,同时注射器内出现气体回流。超声引导下穿刺能提高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局限性气胸或少量气胸患者。

3、连接装置

确认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连接三通阀与引流管。采用50毫升注射器反复抽吸,或连接电动持续负压吸引装置。装置需保持密闭状态,防止空气反流。对于张力性气胸需立即减压,普通气胸每次抽气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避免复张性肺水肿。

4、抽吸气体

抽吸过程需监测患者呼吸、血氧及主观症状。当抽吸阻力增大、患者出现咳嗽或无明显气体抽出时,提示肺组织已基本复张。抽气后需夹闭引流管观察数分钟,确认无持续漏气后方可拔针。记录抽气总量及性质,血性液体抽出需警惕血气胸。

5、观察处理

术后需拍摄胸片评估肺复张情况,监测生命体征至少4小时。嘱咐患者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动作,穿刺点敷料保持干燥24小时。若出现胸闷加重、皮下气肿或发热等症状,需考虑气胸复发或感染可能,应及时复查处理。对于反复发作气胸患者,建议进一步行胸腔闭式引流或手术治疗。

气胸穿刺抽气后应保持半卧位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促进胸膜修复。恢复期可进行深呼吸训练帮助肺复张,但需避免屏气动作。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渗液需及时就医,术后一周内定期复查胸片评估恢复情况。吸烟患者必须严格戒烟,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需加强原发病管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