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容易得脑血管病主要与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一氧化碳导致缺氧、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风险、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吸烟是脑血管病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脑梗死、脑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疾病。
1、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
烟草中的尼古丁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膜完整性破坏。受损的血管内皮会释放炎症因子,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为动脉粥样硬化创造条件。长期吸烟者颈动脉超声常显示内膜增厚,这是脑血管病的早期病理改变。
2、一氧化碳导致缺氧
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40倍,大幅降低血液携氧能力。脑组织对缺氧极度敏感,长期慢性缺氧会导致脑细胞代谢紊乱,微血管代偿性增生,增加血管脆性和出血风险。吸烟者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非吸烟者的10倍。
3、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激活血小板,增强其黏附和聚集功能。吸烟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同时纤溶系统活性受抑制,形成高凝状态。这种改变容易在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尤其在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更易诱发脑梗死。
4、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加速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促进泡沫细胞形成。烟草中的镉等重金属直接损伤血管平滑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吸烟者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比同龄非吸烟者严重,斑块更不稳定。
5、诱发高血压
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和心率增快,导致血压升高。吸烟产生的自由基损伤肾小球血管,影响水钠代谢。长期吸烟者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而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预防脑血管病最有效措施是立即戒烟,戒烟后2-5年脑卒中风险可降至非吸烟者水平。建议吸烟者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颈动脉超声,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适当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已确诊脑血管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控制基础疾病的降压降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