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倾向及淋巴结肿大。该病起病急骤,症状进展快,主要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受损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包括{皮肤黏膜苍白}{反复感染}{骨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异常瘀斑或出血}。建议家长发现相关症状时立即就医。
1、皮肤黏膜苍白
因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导致红细胞减少,患儿可出现面色、口唇、甲床苍白等贫血表现。贫血程度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的程度相关,可能伴随乏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检查明确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改善缺氧状态。
2、反复感染
白血病细胞取代正常白细胞后,患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低于正常值,易出现口腔溃疡、肺炎、败血症等感染。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型,对抗生素反应差。感染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
3、骨关节疼痛
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腔内异常增殖可刺激骨膜神经,引发四肢长骨或脊柱弥漫性疼痛,夜间尤为明显。约三分之一的患儿以骨痛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生长痛或关节炎。疼痛部位多伴有压痛,X线检查可能显示骨质疏松或溶骨性改变。
4、肝脾肿大
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脏和脾脏可导致器官肿大,体检可触及肋下肿块。肝肿大可能伴随肝功能异常,脾肿大显著时可引起左上腹饱胀感。超声检查能明确脏器大小,需注意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鉴别。
5、异常瘀斑或出血
血小板减少会导致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或牙龈渗血,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出血症状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需输注血小板悬液。部分患儿可出现视网膜出血,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儿童急性白血病确诊需依赖骨髓穿刺检查,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期间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避免磕碰损伤,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观察感染和出血征兆,严格遵医嘱进行巩固治疗和随访。疾病缓解后仍须警惕复发可能,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及电离辐射等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