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肛门检查主要是为了评估孕妇的骨盆条件、判断胎儿位置及排除肛门直肠病变。肛门检查有助于了解骨盆出口径线、胎头下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痔疮等影响分娩的因素。
1、评估骨盆条件
肛门检查可间接测量骨盆出口横径和前后径,判断是否存在骨盆狭窄。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坐骨棘间径、骶尾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结合临床经验评估分娩难易度。若发现明显骨盆狭窄或畸形,需提前制定剖宫产方案。
2、监测胎头位置
通过直肠前壁触诊能清晰感知胎头下降程度及方位,判断是否出现持续性枕横位等异常胎位。在第二产程中反复检查可动态观察胎头旋转情况,为助产操作提供依据。胎头位置异常可能增加产钳助产或胎头旋转术的应用概率。
3、发现肛门病变
妊娠期痔疮发生率较高,严重痔核可能影响分娩用力。检查可发现内痔脱垂、肛裂等病变,对Ⅲ度以上痔疮建议产前处理。同时排查直肠息肉、肿瘤等占位性病变,避免分娩时发生组织损伤。
4、判断宫颈情况
经直肠触诊能辅助评估宫颈消退程度和宫口扩张进度,尤其在胎膜早破需减少阴道检查时更具优势。对于前置胎盘孕妇,肛门检查是相对安全的宫颈评估方式。
5、预防感染风险
相比阴道检查,肛门检查不破坏阴道环境,可降低绒毛膜羊膜炎等产时感染概率。对于胎膜早破或存在阴道炎症的孕妇,采用肛门检查能减少病原体上行感染机会。
产前肛门检查作为产科重要评估手段,建议孕妇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完成。检查前应排空膀胱,采用侧卧位放松肛门括约肌。若存在严重痔疮急性发作或直肠手术史,需提前告知医生。日常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多摄入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避免久坐加重肛门静脉曲张。出现肛门疼痛、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肛门镜等专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