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甲型流感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处理、补液支持、预防并发症、隔离防护等方式应对。甲型流感通常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患儿可能出现高热、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
确诊甲型流感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建议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佳。用药期间需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可擅自调整剂量。
2、退热处理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等儿童专用退热药。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避免使用酒精。发热期间每4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惊厥需立即就医。
3、补液支持
患儿因发热易出现脱水,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温开水。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次数。观察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严重呕吐腹泻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4、预防并发症
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表现,警惕肺炎等并发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左右。既往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更需加强监护,必要时住院观察。
5、隔离防护
发病后需居家隔离至体温正常24小时,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照料者需佩戴口罩,处理患儿分泌物后及时洗手。玩具餐具每日消毒,垃圾密封处理。家庭成员中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早就诊。
护理期间需保持患儿充分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果蔬泥等,避免油腻食物。恢复期仍要注意保暖,暂缓剧烈运动。家庭成员应接种流感疫苗建立免疫屏障。若患儿出现拒食、嗜睡、呼吸困难等危险信号,须立即送往急诊救治。日常养成勤洗手、多通风的卫生习惯,流感高发季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