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磨的水泡可通过保持清洁、避免摩擦、局部消毒、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等方式处理。水泡通常由皮肤摩擦、高温烫伤、化学刺激、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
水泡形成后需用温和肥皂和清水清洗患处,减少细菌感染风险。清洁时避免用力搓揉,防止水泡破裂。若水泡已破溃,可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清除渗出液和坏死组织。
2、避免摩擦
减少患处与衣物或工具的接触,必要时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手指关节处水泡可佩戴指套保护,手掌大面积水泡建议暂停体力劳动。穿着宽松棉质手套有助于减少二次损伤。
3、局部消毒
未破溃水泡可用碘伏溶液环形消毒,已破溃创面建议使用苯扎氯铵溶液。消毒后待其自然干燥,无须强行撕除残留表皮。对酒精过敏者应选用氯己定等低刺激性消毒剂。
4、保护创面
完整水泡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后覆盖水胶体敷料,促进自体吸收。破溃创面应外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再以泡沫敷料隔离。夜间可使用透气性弹力绷带固定敷料。
5、促进愈合
每日口服维生素C片剂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局部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可预防感染。较大水泡需在无菌条件下穿刺引流,保留顶部表皮作为天然生物敷料。合并红肿热痛时需及时就医。
处理期间应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接触洗涤剂等化学物质。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锌元素摄入,如鸡蛋、牡蛎等食物有助于组织修复。恢复期可进行手指屈伸运动预防粘连,但需控制运动强度。若水泡持续增大、渗液浑浊或伴随发热,提示可能出现蜂窝织炎等并发症,须立即至皮肤科就诊。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水泡时,建议早期进行专业医疗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