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胎脂通常在出生后1-2周内自然退去。胎脂的消退速度受胎脂厚度、环境温度、护理方式、婴儿皮肤状况以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影响。
新生儿胎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白色油脂状物质,覆盖在皮肤表面起到保护和保湿作用。多数婴儿在出生后3-5天开始逐渐脱落,尤其是褶皱部位如颈部、腋下会率先消退。正常洗澡和抚触可帮助胎脂温和清除,但无须刻意用力擦拭。早产儿因皮肤屏障功能较弱,胎脂保留时间可能稍长。
部分婴儿可能出现胎脂黏附过久的情况,多见于室温过低导致皮脂凝固,或先天性鱼鳞病等皮肤异常。若超过2周未消退且伴随皮肤发红、脱屑,需警惕脂溢性皮炎或真菌感染。此时应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可咨询医生选择温和的婴儿润肤油辅助清理。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有助于胎脂软化脱落,每日用37-40摄氏度清水清洗即可。注意观察耳后、腹股沟等隐蔽部位,残留胎脂可能滋生细菌。若发现皮肤破损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母乳喂养有助于通过母体抗体增强婴儿皮肤抵抗力,加速胎脂代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