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会导致肝硬化吗?

发布于 2025/06/16 18:59

血吸虫病可能导致肝硬化。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损害肝脏和肠道。血吸虫卵沉积在肝脏门静脉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长期未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血吸虫卵在肝脏门静脉分支内沉积,会刺激局部组织产生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反复感染和长期炎症刺激导致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门静脉周围纤维化逐渐加重。随着病情进展,肝脏结构发生改变,假小叶形成,最终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等肝硬化典型表现。

少数患者感染血吸虫后可能不会发展为肝硬化。这与感染虫量、重复感染次数、个体免疫状态以及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有效阻断肝纤维化进程,降低肝硬化发生概率。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能有效杀灭成虫。

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是避免接触疫水,做好个人防护。疫区居民应定期接受筛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已出现肝纤维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合理膳食,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有助于改善肝脏营养状况。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