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6/16 19:47
发布于 2025/06/16 19:47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主要有志贺菌感染、免疫力低下、不良卫生习惯、接触污染源以及基础疾病诱发等。该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需及时就医治疗。
志贺菌是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等。这类细菌通过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释放内毒素,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和全身中毒症状。感染后可能出现高热、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等典型表现。确诊需通过粪便培养或核酸检测。
儿童、老年人及HIV感染者等免疫力较差人群更易发病。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肠道黏膜屏障防御能力下降,志贺菌更容易定植繁殖。这类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容易出现惊厥、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饭前便后未洗手、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等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志贺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易暴发流行。改善个人卫生习惯,规范食品加工流程可有效切断传播链。
接触被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污染的水源、食物或生活用品可能导致感染。夏秋季节苍蝇等媒介生物活跃,可能加速病原体传播。在集体单位或家庭中出现病例时,需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患有慢性胃肠疾病、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肠道局部抵抗力较弱。这类人群感染后更易发展为中毒型,表现为骤起高热、精神萎靡,甚至出现循环衰竭,需立即住院治疗。
预防中毒性细菌性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食物要充分加热。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患者餐具需单独消毒。疾病流行期间可接种痢疾疫苗,但免疫保护期较短。治疗期间应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帮助肠黏膜修复。患者症状消失后仍需复查粪便培养,确认无带菌状态方可解除隔离。
上一篇 : 鼠标手怎么预防 这些方法可预防鼠标手
下一篇 : 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如何治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