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建议:这5种酱油不宜购买,即使家中已有,也应适度减少摄入

发布于 2025/06/15 06:51

酱油作为厨房必备调味品,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酱油正在悄悄影响家人的健康。最近营养专家们发现,市面上约30%的酱油存在健康隐患,特别是这5种类型,建议尽快检查你家厨房!

一、5种需要警惕的酱油类型

1、配制酱油

这类酱油配料表第一位通常是"水解植物蛋白"而非大豆,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部分产品检测出可能产生致癌物的3-MCPD超标,长期摄入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2、焦糖色过重的酱油

颜色特别深的酱油往往添加过量焦糖色素,这种物质在高温下可能产生4-甲基咪唑。购买时可以倒少许在白色瓷碟上,优质酱油应呈红褐色而非漆黑。

3、钠含量爆表的酱油

每15毫升酱油钠含量超过1000毫克就要当心,这类酱油吃两勺就占全天钠摄入量的一半。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选择"低盐"或"减盐"版本。

4、含防腐剂的酱油

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虽然合法,但敏感人群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传统酿造酱油本身具有防腐性,根本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

5、塑料瓶装酱油

长期使用塑料瓶可能迁移出塑化剂,特别是遇到高温环境时。建议优先选择玻璃瓶装,若购买塑料瓶装要避免阳光直射。

二、挑选优质酱油的3个诀窍

1、看执行标准

认准GB/T18186(酿造酱油)标准,避开SB10336(配制酱油)。配料表应该只有水、大豆、小麦、盐这4种基础原料。

2、摇一摇测泡沫

优质酱油摇晃后会产生细腻均匀的泡沫,且能维持1分钟以上。劣质酱油要么不起泡,要么泡沫大且快速消失。

3、尝味道辨真假

滴几滴在手背舔尝,好酱油鲜味绵长带回甘,劣质酱油要么齁咸要么有奇怪酸味。真酿造酱油冷藏后可能出现少量沉淀,这是正常现象。

三、健康使用酱油的4个建议

1、控制总量

每人每天酱油用量最好不超过10毫升,可以用量勺精确控制。做菜时先加酱油再放盐,避免重复加盐。

2、注意使用时机

高温爆炒时后放酱油,避免美拉德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凉拌菜建议选择专门的低盐生抽。

3、巧妙替代法

用香菇、海带、小鱼干等天然鲜味食材部分替代酱油。炖肉时可以先用洋葱、苹果等天然甜味剂提鲜。

4、特殊人群注意

孕妇儿童选择有机酱油,肾病患者建议用柠檬汁替代部分酱油。服用某些降压药期间要严格控制酱油摄入。

下次采购时记得带上这份指南,花30秒看看配料表就能避开健康陷阱。其实很多传统作坊的纯手工酱油反而更安全,虽然价格稍贵但用量更省。记住,调味品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全家人的健康投资,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