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局限性病变,多数为良性,常见症状有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等。胆息肉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症、胆囊腺瘤、遗传因素等有关。
1、右上腹隐痛
右上腹隐痛是胆息肉较常见的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疼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与胆囊收缩刺激息肉有关。若息肉位于胆囊颈部,可能因阻塞胆囊管引发胆绞痛。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息肉变化。
2、消化不良
胆息肉患者常出现餐后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与胆囊收缩功能受限影响胆汁排放有关。长期消化不良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建议采用低脂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
3、恶心呕吐
当胆息肉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这种情况往往提示存在炎症或胆道压力增高,需警惕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急性发作时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平滑肌痉挛。
4、黄疸
息肉增大压迫胆总管或脱落进入胆道时,可能造成梗阻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陶土样便。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处理,可能需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手术治疗。临床常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
5、发热
发热多提示胆息肉继发细菌感染,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可能伴有寒战、白细胞升高。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反复发热的胆囊息肉患者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
胆息肉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高胆固醇食物,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脂代谢,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息肉脱落。每6-12个月需复查腹部超声,监测息肉大小变化。若出现持续腹痛、黄疸、高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或快速增长息肉通常建议手术治疗。术后应注意低脂饮食过渡,逐步恢复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