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慢性感染期需采取综合治疗,主要方法有抗菌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慢性感染期指病程超过6个月仍存在症状或反复发作的情况。
1、抗菌药物治疗
慢性期仍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常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也可选用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治疗周期通常需要6周以上,必要时延长至12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自行停药导致复发。对顽固性病例可考虑加用复方新诺明或氟喹诺酮类药物。
2、免疫调节治疗
慢性感染常伴随免疫功能紊乱,可配合使用胸腺肽、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对于存在变态反应表现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中药制剂如黄芪注射液也有助改善机体免疫状态,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辨证多属湿热瘀阻证,可配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中药,如四妙丸、血府逐瘀汤等。针灸选取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调节免疫功能。中药熏洗对关节疼痛症状有缓解作用,但须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
4、手术治疗
合并骨关节脓肿、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时需手术干预。脊柱布鲁菌病出现神经压迫症状需行病灶清除术,人工关节置换适用于严重关节破坏者。术前术后均需足量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病灶扩散。
5、生活方式干预
保证充足休息,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补充锌、硒等微量元素。避免劳累、受凉等诱发因素,严禁饮用未消毒乳制品。康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改善体质。
慢性布鲁菌病患者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6个月复查血清学指标和临床表现。居住环境应定期消毒,从事畜牧业者需做好职业防护。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出现发热、关节肿痛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日常可记录症状变化和用药反应,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