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残端炎可能由手术操作不当、局部感染、粪石残留、免疫力低下、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手术修复、物理治疗、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方式治疗。
1.手术操作不当
阑尾切除术中残端处理不彻底可能导致炎症。表现为术后持续右下腹痛伴发热,需通过腹部CT明确诊断。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严重时需二次手术清除病灶。
2.局部感染
术后腹腔感染扩散至残端引发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切口渗液、体温升高,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多。可选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替硝唑片控制感染,配合局部红外线理疗促进炎症吸收。
3.粪石残留
术中未发现的阑尾粪石残留可能阻塞残端。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和排便异常,超声检查可见局部积液。轻度者可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促进排泄,顽固性病例需行腹腔镜探查术。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残端感染。特征为伤口愈合延迟伴反复低热,需监测血糖并调整免疫用药。建议联合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增强免疫,同时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
5.术后护理不当
过早进食或剧烈活动可能诱发残端炎。临床多见术后3天内出现呕吐腹胀,胃肠减压可缓解症状。需禁食期间补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恢复期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
术后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每日测量体温观察感染迹象。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重需立即返院。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保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