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可通过变位试验、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四种方式确诊。耳石症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俗称,由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引发,典型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的短暂眩晕。
1、变位试验
变位试验是诊断耳石症的核心检查,包括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患者按特定方向改变头位时,医生观察是否诱发特征性眼震和眩晕。后半规管耳石症在Dix-Hallpike试验中会出现垂直扭转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在滚转试验中可见水平向地性或离地性眼震。该检查能明确耳石脱落的半规管位置,为手法复位提供依据。
2、听力学检查
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用于排除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耳石症患者听力通常正常,若合并听力下降需考虑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聋等疾病。耳蜗电图检查可鉴别梅尼埃病特有的内淋巴积水,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能评估球囊和椭圆囊功能,辅助判断耳石来源。
3、前庭功能检查
视频头脉冲试验可检测前庭眼反射功能,耳石症患者结果多为正常。冷热试验评估水平半规管功能,若出现单侧减弱需警惕前庭神经元炎。静态姿势描记有助于鉴别中枢性眩晕,耳石症患者平衡功能多在正常范围,但复位后可能出现短期姿势不稳。
4、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用于排除脑卒中、听神经瘤等中枢病变。后循环缺血常表现为持续眩晕伴共济失调,内听道MRI能发现微小听神经瘤。少数情况下颈椎MRI可鉴别椎动脉受压导致的颈性眩晕。耳石症患者影像学检查通常无异常,但中老年患者建议完善检查以排除脑血管意外。
确诊耳石症后应避免突然转头、弯腰等诱发眩晕的动作,睡眠时垫高头部可能减少耳石移位。复位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头晕或恶心,建议24小时内保持头部直立。日常补充维生素D可能改善耳石代谢,规律进行Brandt-Daroff习服练习可降低复发概率。若眩晕持续超过1周或伴头痛呕吐,需及时复查排除其他前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