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后需要注意制动固定、肿胀管理、功能锻炼和定期复查四个事项。踝关节骨折后护理不当可能影响愈合效果,甚至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一、制动固定
骨折初期需严格制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固定期间避免患肢负重,下地活动时应使用拐杖辅助。夜间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固定装置出现松动、压迫疼痛或皮肤过敏需及时就医调整。
二、肿胀管理
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抬高患肢需高于心脏水平,可配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若肿胀持续加重伴剧烈疼痛,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就医处理。
三、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脚趾屈伸、踝泵运动,中期增加踝关节屈伸、旋转训练,后期可逐步尝试负重行走。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钟为宜。
四、定期复查
骨折后1周、4周、8周需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固定失效、骨折移位或延迟愈合,可能需调整治疗方案。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应增加复查频率,必要时进行CT或MRI检查评估骨痂生长状态。
饮食上应保证每日钙摄入量达到800-1000毫克,多食用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每公斤体重1.2-1.5克,可选择鱼肉、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来源。康复期间禁止吸烟饮酒,避免摄入浓茶、咖啡等影响钙吸收的饮品。日常活动需避免跑跳、下蹲等剧烈动作,洗澡时注意防滑跌倒。心理上保持积极心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若出现患肢麻木、皮肤发绀或异常发热,应立即联系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