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急性穿孔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腹腔穿刺等方式诊断。胃溃疡急性穿孔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发热等症状。
一、临床表现
胃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通常会出现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可迅速扩散至全腹。患者常表现为强迫体位,腹肌紧张呈板状腹,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这些典型症状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胃溃疡急性穿孔的重要手段,约80%患者可在膈下发现游离气体。腹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穿孔部位及腹腔内游离气体,同时可评估腹腔积液情况。超声检查也可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和液体,但敏感性较CT低。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可能升高。血生化检查可评估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及肝肾功能状态。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
四、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溃疡部位及穿孔情况,但在急性期需谨慎操作。检查可见溃疡病灶,有时可直接观察到穿孔部位。胃镜检查还能排除其他上消化道疾病,但需在患者病情稳定且无禁忌证时进行。
五、腹腔穿刺
对于诊断困难的患者可考虑腹腔穿刺,穿刺液多为浑浊或脓性液体。穿刺液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淀粉酶水平可能升高。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这项检查多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
胃溃疡急性穿孔确诊后需立即禁食,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等基础处理。建议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活动。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康复期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胃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