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性膀胱炎需进行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等检查。血吸虫性膀胱炎是血吸虫卵沉积于膀胱壁引起的慢性炎症,早期诊断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1、尿液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及蛋白尿,提示泌尿系统存在炎症或出血。尿沉渣镜检可能检出特征性血吸虫卵,虫卵呈椭圆形、一端有侧棘。尿培养可排除细菌性膀胱炎,但血吸虫性膀胱炎患者尿培养通常为阴性。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显示膀胱壁增厚、钙化灶及息肉样改变,晚期可能出现膀胱挛缩。静脉尿路造影能评估上尿路是否受累,可见膀胱容量缩小、边缘不规则。CT或MRI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对合并膀胱癌者有重要诊断价值。
3、免疫学检查
血清学检测血吸虫抗体可辅助诊断,常用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循环抗原检测具有更高特异性,能反映现症感染。免疫学检查阳性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因治愈后抗体可能长期存在。
4、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下可见膀胱黏膜砂粒样改变、溃疡或息肉,急性期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典型表现为膀胱三角区及后壁的黄白色虫卵结节,晚期可见纤维化瘢痕。检查时可取活检明确诊断,同时能评估病变严重程度。
5、病理活检
组织病理学是确诊依据,镜下可见黏膜下层大量虫卵沉积伴肉芽肿反应,虫卵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慢性期可见纤维化、钙化及鳞状上皮化生。活检还能鉴别是否合并癌变,血吸虫性膀胱炎患者鳞癌发生概率显著增高。
确诊血吸虫性膀胱炎后应避免接触疫水,防止重复感染。治疗期间需增加水分摄入促进虫体排出,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以减轻膀胱刺激症状。定期复查尿液及影像学检查监测治疗效果,出现血尿加重或排尿困难应及时就医。晚期患者可能需膀胱功能训练或手术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抗血吸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