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乳头上出现小白点可能与乳汁淤积、乳管堵塞、乳头皲裂、真菌感染、乳腺导管扩张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处理。
1、乳汁淤积
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时,可能形成白色颗粒状沉积物。表现为乳头表面出现无痛性白点,挤压时可有奶酪样分泌物排出。可通过调整哺乳姿势、增加亲喂频率缓解,必要时使用吸乳器辅助排空。
2、乳管堵塞
单个乳管开口处形成半透明薄膜覆盖,常伴随局部硬结和触痛。多因乳汁粘稠或哺乳间隔过长导致。建议哺乳前热敷并让婴儿下巴对准堵塞部位吸吮,避免过度按压造成组织损伤。
3、乳头皲裂
哺乳姿势不当或婴儿含接不良可能导致乳头表皮破损,愈合过程中形成白色痂皮。需纠正喂养方式,哺乳后涂抹羊脂膏保护,出现渗液或红肿需警惕细菌感染。
4、真菌感染
念珠菌感染时乳头可出现白色伪膜样斑块,伴随灼痛或放射状疼痛。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母婴交叉感染,需抗真菌药物治疗,哺乳前后需清洁双手避免复发。
5、乳腺导管扩张
乳晕区导管角化异常导致开口处形成白色角栓,可能挤出牙膏样物质。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但反复发作需排除导管内病变,避免使用针挑等损伤性操作。
哺乳期间需保持乳头清洁干燥,穿着透气棉质内衣。每次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抹乳头自然风干,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血性溢液时,应立即至乳腺专科就诊,完善乳腺超声等检查排除化脓性乳腺炎等严重情况。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影响婴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