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吐奶溢奶应该怎么推拿

发布于 2025/06/19 17:04

小儿吐奶溢奶可通过推拿手法缓解,常用方法有清胃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推天柱骨、分腹阴阳等。推拿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家长不可自行尝试。

1、清胃经

清胃经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该手法能调理胃肠功能,缓解因乳食积滞引起的吐奶。操作时需用拇指指腹轻柔快速推动,频率约为每分钟200次。注意皮肤需涂抹介质防止摩擦损伤。

2、揉板门

板门穴在大鱼际平面中点,用拇指端按揉可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吐奶,表现为吐奶量少、面色苍白等症状。揉动时力度要均匀渗透,可与运内八卦配合使用。早产儿及皮肤破损者禁用此法。

3、运内八卦

以内劳宫为圆心作环形推运,能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对吃奶过急吸入空气导致的溢奶效果显著。操作时需顺时针方向运推,范围不超过掌心区域。发热患儿或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进行。

4、推天柱骨

自颈后发际线至大椎穴直线推动,可和胃降逆。适用于胃气上逆引起的喷射状吐奶。推拿时需保持颈部自然体位,使用茶油等润滑介质。推拿后需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风。

5、分腹阴阳

从中脘向两侧肋弓处分推,能调节胃肠气机。对伴随腹胀、哭闹的吐奶患儿尤为适宜。手法要求轻柔缓慢,每次分推20-30次。急性胃肠炎或肠梗阻患儿禁止腹部推拿。

推拿治疗需在进食1小时后进行,每日1-2次为宜。哺乳后应将婴儿竖抱拍嗝,采用头高脚低体位。配方奶喂养需检查奶嘴孔大小,避免吸入过多空气。若吐奶伴随发热、血便或体重不增,应立即就医排除幽门狭窄等器质性疾病。家长可学习婴儿抚触手法辅助改善胃肠功能,但治疗性推拿必须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