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能引起门静脉高压、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感染等并发症。肝硬化是肝脏慢性损伤后的终末阶段,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
1、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时肝脏结构改变会阻碍门静脉血流,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高压可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静脉破裂会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和腹水形成也是常见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腹胀。治疗需控制门脉压力,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止血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2、肝性脑病
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会导致血氨等毒性物质积聚,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和睡眠颠倒,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和利福昔明等药物可帮助降低血氨水平。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氨和神经精神症状。
3、肝肾综合征
严重肝硬化可导致功能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但无器质性肾脏病变。这与内脏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有关。治疗需扩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血管收缩药物如特利加压素。肝肾综合征预后较差,部分患者需考虑肝移植。
4、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是肝细胞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每年癌变概率较高。肝癌早期常无症状,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消瘦和黄疸。定期进行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和靶向药物治疗,预后与发现时机密切相关。
5、感染
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肺炎等感染。腹水感染表现为发热、腹痛和腹水白细胞升高,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接种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避免侵入性操作。严重感染可能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肝硬化患者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但需控制动物蛋白比例。推荐少食多餐,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控制腹水。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活动,避免便秘以减少氨的吸收。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出现呕血、意识改变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