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诊断要点主要有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以及支气管镜检查五种。
1、临床表现
肺结核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同时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称为无症状肺结核。长期咳嗽超过两周且抗感染治疗无效时需高度警惕肺结核可能。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肺结核筛查的重要手段,典型表现为上肺野斑片状、结节状或空洞性病变。胸部CT能更清晰显示病变细节,对早期病变、空洞、支气管播散灶的检出率更高。影像学表现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病原学检查
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是快速诊断方法,但敏感性较低。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是确诊金标准,但耗时较长。分子生物学检测如GeneXpertMTB/RIF可快速检测结核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显著提高诊断效率。
4、免疫学检查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用于结核感染筛查,但不能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感染。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辅助诊断价值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5、支气管镜检查
对于痰检阴性但高度怀疑肺结核的患者,可通过支气管镜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活检组织进行病原学或病理学检查。支气管镜下可见支气管内膜结核特征性改变,如充血、溃疡、瘢痕狭窄等。
肺结核确诊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患者确诊后应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治疗期间注意营养支持,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结核筛查,居住环境保持通风良好,患者咳嗽喷嚏时注意呼吸道隔离。完成全程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